【息息相關】減少碳足跡

為配合國家實現“雙碳目標”,澳門政府近日公佈規劃,致力於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並在2050年達至“近”實現零排放。儘管計劃被譽為減少澳門碳足跡的“重要一步”,但環保人士認為計劃缺乏雄心且過度理想化。 

文:倪熙晨 


為推動澳門溫室氣體減排工作,配合國家“雙碳目標",澳門環境保護局制定了《澳門長期減碳策略》(《策略》),分別在電力、陸上交通、建築節能、清潔能源替代及廢物處理等方面制訂策略,以引領各相關範疇在政策制定時兼顧減排效益,以及引導社會大眾共同參與推進社會綠色發展。 

澳門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包括年平均氣溫上升、熱帶氣旋影響加劇、酷熱天數增加等。根據地球物理氣象局統計數據,澳門平均最高氣溫及歷年平均氣溫均呈上升趨勢。 

此外,1968年至2022年間,澳門共發出7次10號風球信號,其中2017年至2020年間發出3次,表明澳門近年受超強颱風影響的頻率較高,風暴和洪水災害亦相應增加。 

環保局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2011年訂立了2020年碳排放率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有關目標已完成。 

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此,特區政府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中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並提出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標。 

同時,政府承諾推動電力、陸上交通運輸兩個主要碳排放領域優先於2050年前實現深度減碳。 


“然而,文件提出的目標或不太可能實現。當局根據我們今天所掌握的數據,定下了2035年和2050年要實現的目標,當中未將之後產生的其他數據納入考慮。” – 環保人士賈加路(Gilberto Camacho) 

建構新能源體系 

目前,澳門第三產業的碳排放比重超過九成,工業及建築業產業佔比不足一成。電力方面,澳門近年由境外購入的電量約佔全澳電量的九成。 

《策略》坦言:“在推行減碳工作上雖然相對有優勢,但要構建新型的能源體系,改變大眾原有的生活方式,仍需突破多方面的限制” 。 

若同時考慮外地購電的間接排放,則本地碳排放估算量約佔總排放的四成,外地購電的碳排放估算量約佔六成。 

按領域分,電力領域約佔總排放的七成,陸上交通運輸佔13%,其他燃料的使用及廢物處理佔餘下的16%。 

《策略》提出“構建低碳電力體系”、“陸上交通綠色轉型”、“節能與清潔能源替代”、“源頭減廢,轉廢為能”、“大眾共同實踐低碳生活”及“技術創新與區域合作”等六個關鍵策略。 

“透過加強推動社會大眾共同參與節能、減廢,並積極落實電力、交通領域的轉型及深度減排,以及探索新技術的應用等措施,預計將實現澳門的碳達峰、碳中和。”該文件補充道。 


“在推行減碳工作上雖然相對有優勢,但要構建新型的能源體系,改變大眾原有的生活方式,仍需突破多方面的限制” – 《澳門長期減碳策略》 

異想天開 

澳門環保人士賈加路(Gilberto Camacho)在接受採訪時指出,脫碳策略的提出是朝著地球可持續生活方式邁出的“可喜的一步”。 

“然而,文件提出的目標或不太可能實現。當局根據我們今天所掌握的數據,定下了2035年和2050年要實現的目標,當中未將之後產生的其他數據納入考慮。”他警告。 

對於這位環保人士來說,為如此遙遠的未來作出預測的失準幾率甚高,因為未來或將發生意料以外的事情,阻礙實現目標。 

“以德國為例,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該國發電廠被迫重新採用高污染的煤炭作為嚴冬期間的室內供暖能源,”他指出。 

“澳門當局以‘最理想的情況’作出預測,我質疑目標能否實現”。 

道路交通電氣化 

為減低整體車輛的碳排放水平,政府推行的策略之一是在公私營領域普及電動車使用。 

當局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提供稅收優惠和《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淘汰老舊柴油車資助計劃》。 

其他包括為新建公共停車場和新建公共建築的所有停車位預留慢速充電供電容量和基礎設施;2022年底啟動為舊區公共停車場增設電動車充電位工程,至今已安裝了輕型汽車充電位2,000多個、重型摩托車和輕型摩托車充電位500個以上。 

政府鼓勵酒店和娛樂企業使用新能源汽車接送客人,尤其是選用再生能源車輛作穿梭巴士之用。 

本澳兩間巴士公司澳門公共汽車公司(澳巴)和新福利均已承諾大部分的營運車輛將於2024年更換為環保能源車輛。 

作為本地最大型的巴士營運商,澳巴承諾營運車隊中95%車輛為環保新能源車輛;新福利則表明整個營運車隊將使用綠色巴士。 

同時,政府於2023年6月啟動了第二階段的《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淘汰老舊柴油車資助計劃》,第一申請期由去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第二申請期計劃於2024年6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期間持續。 

根據《淘汰老舊柴油車資助計劃》,在2008年12月31日或之前註冊及登記的老舊柴油車車主,如取消有關車輛的註冊並確定將車輛運離本澳,可獲最高澳門幣155,000元資助。 

至於摩托車置換計劃,2010年12月31日或之前註冊或登記的老舊電單車車主可獲高達8,800元的報廢獎勵金。 


“當局應該更堅定、更積極地實施可持續的環境舉措。澳門作為一座小型城市,具備成為這領域先驅的一切條件。這將是澳門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 – 環保人士賈加路(Gilberto Camacho)  

大膽前行 

根據交通局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澳註冊電動車輛共8,131輛,僅佔總數的3.2%。 

“我注意到澳門本地的電動車持續增多。也就是說,汽油或柴油驅動的車輛逐步被電動車所替代。在我看來,這是邁向永續發展的一步。”賈加路向記者表示。 

然而,這位環保人士指出,仍需付出更多努力,他還對電動車在澳門的發展可能提出質疑。“當車輛電池達到使用壽命時,如何處置?為何那些氣體排放量超過公共衛生最低標準的車輛仍被允許在澳門道路上行駛?” 他指出。 

對於賈加路來說,城市步行化及減少城市註冊車輛總數亦是重中之重。DSAT數據顯示,澳門登記在冊的車輛數量持續增長,從2016年約24萬輛增至2023年的 25.1萬輛。 

 “受城市規模限制,鬧市某些街道只允許行人、自行車及部分政府車輛、警察、消防員和救護車通行,”他補充道。 

“我認為,就此而言,我們仍有很多方面要向鄰近地區取經,尤其是香港。在內地,我們也看到電動車逐漸取代汽油動力車的趨勢。” 

賈加路強調,世界各地同行提出了多個開創性計劃,澳門應更堅定、更大膽地向前邁進。 

“當局應該更堅定、更積極地實施可持續的環境舉措。澳門作為一座小型城市,具備成為這領域先驅的一切條件。這將是澳門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他總結道。 


生態島還是垃圾場? 

政府其他提案相對沒有那麼受歡迎,包括最近提出在黑沙海灘附近利用建築垃圾建造“生態島”的提案。 

環保局環境規劃處處長吳時要介紹,生態島與新加坡實馬高垃圾掩埋場類似,有效解決城市廢料處置問題且使用年限不少於20年,並將打造成“公共親海空間”和“城市綠肺”。 

海事局日前公佈《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規劃》諮詢文件並在文件中提出興建生態島的草案。 

本地環保組織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表示,原則上同意該計劃,但希望不會衍生“擁有生態島就意味著我們可以製造無限廢物”的心態。 

該提案促使環保人士陳俊明在網路上發起聯署,提出為保護澳門海洋生態系統,要求暫停生態島計劃。 

在Change.org網站上題為《Stop landfilling our ocean》請願書中,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表示,這項計劃“必定對海洋生態造成破壞、加劇泳灘水質的污染(危害泳客及水上活動人士健康),更摧毁珍稀中華白海豚生境”。 

陳俊明指出公開諮詢期限僅50天,該項政策將“永久損傷珍貴海洋資源”,且“既沒有提出任何科學數據支持填海的唯一及必要性,又未通過環境影響評估”。 

他感嘆道:“如果我們今日沉默,我們的海洋未來必定沉默,只剩充滿垃圾沒有生氣的海及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