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我們繼續吸引大量外國直接投資”

文:馬天龍(於香港報道)  

攝影: Oswald Vas 



“香港政府專注於四個關鍵領域: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 。 

在掌舵鄰埠港府轄下投資機構投資推廣署四個月後,劉凱旋歡迎澳門投資機構進駐位於香港金融區中心的投資推廣署總部。她肩負帶領東方明珠疫後再次煥發奪目光彩的重任,使香港再次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和商業中樞。面對海外媒體的若干負面報道和評論,劉女士強調數據和多項措施表明香港迎來了新一輪投資和專業人士。她預計這一波浪潮將繼續升溫,重點領域涵蓋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 她表示,澳門和大灣區也在她的工作議程中佔據重要位置,發揮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跳板和橋樑作用。 

您於202311月就任投​​資推廣署署長。請與我們分享您的主要任務 

劉凱旋在加入投資推廣署之前,我曾在私營領域工作,主要擔任銀行家工作,也在金融科技領域工作了一段時間。我自年輕時就一直希望能夠為香港服務,香港是一個金融中心,且我已進入銀行業工作了20年。2023年第二季度,政府聯絡我,詢問我是否願意接受這一職位,為推廣香港略盡綿力。當時,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機會。因為對我來說,它融合了我真正想做的兩件事。首先,我真心想為香港做點事;此外,我認為香港本身就是一件商品,一件無需特意營銷的商品,但在疫情結束後,我們也許有必要刷新世界對香港的認識。當人們無法遠行時,事情就顯得困難,因此,當有人聯繫我時,我抓住了這個機會,亦非常感謝政府選擇我。 


“我希望與澳門進一步緊密合作” 

您在關鍵時刻走馬上任。從2019年的社會動盪到新冠疫情衝擊,香港在過去五年經歷了許多挑戰。我猜,與10年前或15年前相比,現在推廣香港的任務變得更具挑戰性了。是這樣嗎? 

劉凱旋 –實際上我認同您的觀點。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全球自由貿易在世界各地都已發展成熟,自從疫情肆虐以來,人們出行受限,世界範圍內的商業活動因此遭受重創。我相信,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城市和地區來說,重振經濟都難如登天。社會動盪確實存在,儘管持續時間不長,我們仍為迅速恢復秩序感到幸興。疫情持續了三年,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正如我所提及,出行受限及某些地緣政治問題。 

例如,歐洲正爆發衝突。因此,從人們的言語之間,我們發現他們對於走出自己的國家開展業務感到猶豫。所以,無論是歐洲國家,還是世界其他國家,在他們真正落地香港之前,香港仍只是一個做生意的好地方。考慮到上述挑戰,他們必須重新審視優先事項,決定是否要到世界其他地方發展。香港作為目的地之一無疑具有挑戰性。但我也確實看到了許多積極的跡象。 

人們感受到的另一個挑戰是國際社會對香港未來的看法。近日,著名經濟學家Stephen Roach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香港的輝煌時代現在可能已結束”並引發爭議。 您對此有何看法?如何改變世界對特區前景的看法? 

劉凱旋 –確實存在負面評論,就如您提到的社論。我要強調的是,大多數報道都沒有理論依據;相反,更偏向觀點性的文章。香港絕對是國際金融中心和金融樞紐。我們的證券市場市價總值仍位於世界前列,且不斷有公司上榜。就上市金融活動而言,香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我們持續引入大量外國直接投資。投資推廣署去年協助引入382間內地及海外企業在港開設或推展業務,合共帶來616億元直接投資,並創造了4,100個就業機會。但最重要的是,因為香港作為一個利於開展業務且對商業活動友善的城市,有些企業自行研究後,或透過我們的推廣努力,決定直接進駐香港,因為只需一小時就能在香港成立公司,真的十分便捷。他們這裡能夠得到許多專業人士、全球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的協助。數據不言而喻:由於2023年的數據仍未準備好,所以以2022年為例,流入香港的直接投資總額達8,600億港元。  

另一方面,正如中央政府領導人多次重申,香港肯定仍然享有“一國兩制”政策的優待。香港是一個國際中心,沒有理由改變它。夏寶龍近日訪問香港,與許多駐港企業代表和外籍商人交流。他再次肯定地指出,沒有理由改變香港的“一國兩制”地位。事實上,香港成為最適合經商的國際城市之一,這將得到更多支持。 


“澳門、香港和大灣區必須完成的其中一項關鍵工作是引入更多海外企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法律服務、專業服務和IT領域” 

從外國直接投資的來源來看,投資推廣署2023年協助的382間企業中,35%來自中國內地,12.5%來自英國,8.9%來自美國。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多元化一直備受關注。能詳細說明嗎? 

劉凱旋 – 去年,中國內地繼續佔據領航員地位,得益於香港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踏板。緊隨其後的是英國,佔48 家,美國34家和新加坡27家。這表明,儘管除中國內地以外的地區存在某些認知或地緣政治問題,但主要市場或主要企業仍然來自英國和美國。 我認為這或許是因為這些國家在香港的投資歷史較長。無需太多宣傳,就清楚香港確實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因此,疫情結束後,他們就已著手恢復這些商業活動。現在人們關注的是第四名,即新加坡,這個國家本身就是一個金融中心。例如,有些來自新加坡的企業殷切地希望能夠透過香港進入中國市場,這是新加坡無法直接完成的任務。就您提到支持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問題,從行政長官、主要官員到部門領導人都已先後多次出訪中東和東盟國家。我也將加入外訪的隊伍,致力進一步推動香港與各地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將香港打造為真正的中國對外門戶,因為投資是雙向的且總是以貿易形式實現。我們在持續聚焦歐美的同時,也將加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存在感。 


“它(大灣區一體化進程)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因為香港除了扮演跳板覺得外,還是一座橋樑” 

您剛才提到了新加坡。最近彭博資訊 (Bloomberg Intelligence)發表報告認為,新加坡在作為跨國企業區域總部方面獨領風騷。全球約有4,200間跨國企業設立了區域總部,其中1,336間位於香港。請與我們分享來自新加坡及區內其他國家和城市的競爭以及香港迎頭趕上的方式 

劉凱旋 – 新加坡和香港在多個方面存在驚人的相似點。我們都是普通法系地區,且都擁有非常成熟的金融服務業。儘管如此,我必須指出香港證券市場的規模仍然是新加坡的數倍,且香港是融資的首選目的地。就企業區域總部而言,這實際上取決於企業希望實現的目標,又或業務涉及的行業。我確實看過報告,他們引用的香港數據均來自我們的出版物。香港政府統計處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客觀機構,2023年的數字為1,336,疫情前水平約為1,450。我從那些關閉或退出的企業了解到,大多數企業是受到疫情影響而決定離開,他們沒有到其他地方。由於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他們選擇關閉了位於不同城市的辦事處。 

我們目前的努力是為了實現今年的目標。已有數家企業於去年年底宣布將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或國際總部,多家進軍國際的大型中國企業也有計劃到香港設立離岸或海外總部。 


“我的理解是,世界各地都存在人才和勞動力整體短缺的情況,疫情後年輕一代的工作選擇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人才大軍正湧入香港” 

因此,您對到香港設立區域總部的跨國企業數量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甚至在短時間內超過持樂觀態度,對嗎? 

劉凱旋 – 我堅信如此。就算不是今年,也必將在明年年底實現。我們現在正加強推廣力度,重塑香港作為“最佳經商國家地區”的良好聲譽。 

從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到投資概況已完成項目類型,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處於領先地位,技術和創新項目也正迎頭趕上。您在這方面的目標是什麼? 

劉凱旋 – 我認為這是港府的工作重點,而非目標。我們致力加強四個關鍵產業領域的工作: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這都是我們要切實重點推廣的領域。我們與香港科學園、數碼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計劃和資助,成長速度之快令我們感到驕傲。得益於香港擁有強大研發支援環境,許多國際研發企業或與之相關機構都願意進駐香港。與香港毗鄰的深圳作為另一個龐大的人才儲備庫,許多研發產業已經進駐。所以連接就在此處。 

除了投資之外,人力資本也很關鍵。且人才競爭十分激烈… 

劉凱旋 – 投資推廣署在全球不同地區和國家設33個辦事處,我們的外展團隊負責投資推廣和引入人才。我們與去年成立的勞工及福利局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密切合作。世界各地都存在人才和勞動力整體短缺的情況,疫情後年輕一代的工作選擇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人才大軍正湧入香港。最近的報道令人感到欣慰,港府推出的吸引人才措施已吸引了逾四萬人來港。 

您最近推出了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劉凱旋 – 計劃迎合有意移居香港的高淨值、超高淨值群體。這也是雙重的,對象不僅是個人,當中大多數是企業家,有自己的商業利益考慮,也對到香港擴大業務和家庭投資感興趣。我們為客人提供豐富多元的財富管理投資選擇。其中許多家族有意投資新創公司、科技企業,尤其是那些涉及智慧移動、智慧城市或綠色開發、綠色科技的項目。 


香港投資推廣署新任署長劉凱旋相信,香港有能力繼續成為外國直接投資和人才的主要目的地。在接受專訪時,她淡化了對香港特區未來的擔憂,指出大灣區建設將是一個雙贏的過程,並希望強化香港與澳門之間的聯繫。 

談到大灣區,定下了雄心勃勃的區域一體化目標。香港被譽為大灣區的超級聯絡人。 您如何看待香港、澳門和大灣區九市在這十年間的互動? 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劉凱旋 – 我們非常重視大灣區的共同發展。香港是海外企業進入中國的跳板,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門戶。我們是帶動區域經濟協調成長的核心引擎之一。我們擁有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黃金地段,對內地企業實現走向世界目標具重要意義。除香港投資推廣署外,我們也與大灣區各市駐澳門辦事處、澳門及海外的相關團隊密切合作。因此,投資推廣署設立了一支專門的大灣區業務開發團隊。除了九個產業部門團隊外,我們於2021年設立了業務發展團隊,負責吸引國際企業經香港平台拓展至大灣區。 

投資推廣署與澳門進行了哪些協調與交流? 

劉凱旋 – 我們與內地和澳門同行建立了泛大灣區外來投資聯絡小組,旨在加強在推廣和舉辦大型推廣活動方面的合作和協調。要知道,所有面對面活動在疫情期間都要暫停。我們也安排大灣區各市有關部門開會。儘管我至今才上任三個月,但是已與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余雨生和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會面,探討今年如何進一步合作。因此,我們將合作推出一系列推廣活動,希望能夠向進入大灣區的海外企業展示三地的相對優勢及政府能夠為他們提供的支持。我希望與澳門企業和政府更密切合作,因為大灣區是一片廣闊的區域,世界其他地區對這一區域的公共資訊仍感陌生。 


我沒有找到很多數據支持(那些關於香港的負面評論) 

您也在關注橫琴的發展嗎? 

劉凱旋 – 是的。自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透過澳門的連接,橫琴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澳門已成為連接香港和進入大灣區的重要連結點。隨著往來的增加,聯繫將會越來越密切。 

深圳前海與香港僅一關之隔…… 

劉凱旋 – 是的。我們與前海的合作非常密切,前海也是一個特區。近日,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率投資推廣署及各局代表赴前海簽署協議,致力加強雙方合作,包括為港澳企業及海外企業進駐前海實現了跳躍式發展,並以此為踏板前往大灣區其他地區。我們與余雨生先生討論到的部分內容包括必須與前海合作推動針對國際企業的新措施,因為歸根結底,澳門、香港和大灣區必須完成的其中一項關鍵事情是引入更多海外企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法律服務、專業服務和IT領域。 

有人擔心,大灣區一體化可能最終將不過是一場零和遊戲,而不是雙贏。您如何看待這種質疑 

劉凱旋 – 嗯,我一點也不懷疑。它(大灣區一體化進程)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因為香港除了扮演跳板角色外,還是一座橋樑。一直以來,香港都是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貿易流通和投資流通的橋樑。資金進入香港,企業在香港設立,為香港創造經濟利益,因為香港擁有一定的土地空間。我們是科研、教育和金融的卓越中心。企業進駐香港後,也會產生製造的需求,他們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支持,這些任務都是跨境完成的。例如,由於香港已建立了有強而有力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制,資訊和人才亦能在此自由流動,許多企業選擇到香港進行研發。然後他們必須進行開發和建設。那將是大灣區完成的任務,因為那片遼闊的土地能夠為製造業提供土地、支援、技術和人才。這就是我們緊密合作的方式。它不會轉移投資,而是流經香港。有的留在這裡,有的則進一步穿越至中國內地其他地區。 

澳門被視作與葡語國家建立關係的平台。您認為香港在這些市場的投資流入和流出方面是否有機會,例如葡萄牙和巴西? 

劉凱旋 – 您提到的這兩個國家都擁有許多非常有能力的新創公司。他們在世界各地尋找資金和機會,且將香港視作首選。投資推廣署不僅直接與公司合作,我們還與駐香港總領事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工作關係。我們設有專門的團隊照顧商會,也與歐盟駐香港和澳門辦事處密切合作。關於綠色環保議程,考慮到香港和大灣區湧現的專案機會,許多歐洲企業也希望拓展至香港和大灣區,我們正朝著這一方面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