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澳門數字游戲的背後

文:Keith Morrison | 作家及教育家


新年伊始,小城經濟表現一片欣欣向榮,但城市長期纏身的疑難雜症絕對不容忽視。這些令人頭疼的癥結都已是老生常談,比這座活力之都所依賴的燈光、浮華、旅客、娛樂、趣味、美食和娛樂場更頑強。

例如,澳門充斥著的不平等現象長期存在,居民貧富差距驚人。根據下表,過去十年(最新年度數據)期間儘管本地居民就業性質略有變化,勞動者技能輕微提升且低技能工人數量稍有下降,但仍有近18,900名低技能和低收入工人(佔就業居民總數的七個百分點) 。不同收入群體的相對百分比增長仍無法掩蓋這一事實:儘管數以千計的“非技術工人”收入增長了37%,但他們的收入水平仍低得可憐,僅勉强維持其生存;儘管“服務及銷售人員”的收入增長了四成,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仍無法享受體面的生活。

除了下表羅列的數據外,2022年(最新年度數據)約有15,100名本地居民每月收入為澳門幣6萬元或以上(當中約6,300人每月收入超過8萬元),逾四分之一(27.8 %)的就業人口收入中位數為或不足15,000元。房租、樓按貸款、衣食住行等日常開支及育兒費用等支出仍讓大多數年輕夫婦不堪重負,成功置業的那天遙遙無期。2013年到2023年,出生率下降了44%,這實在不足為奇。澳門的生活消費高昂。數以萬計的居民處於低收入水平,生活品質?談何容易。少數富人理所當然地享受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澳門居民有何機會能夠平等地享有可接受的生活品質、可負擔的容身之所、醫療保健和退休金?他們如何能夠擺脫貧困,不再依賴他人?

提到退休金領取者和依賴他人的居民,飽受折磨的不僅是本地年輕人。過去十年,澳門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數量增加了46%,人數自2013年的48,700人增至2022年的 89,400人(最新年度數據),撫養比率(65歲或以上人口與15-64歲人口之比)從2013年的9.9%攀升至2022年的18.3%。2023年初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2021年澳門每100名在職成年人對應17名受撫養老年人,預計到2026年,這一數字將增加至每100名在職成年人對應24名受撫養老年人。在澳門,如何能為在職成年人提供足夠的支持和協助?如何能讓下一代免於如其父輩一樣為撫養祖父母和父母而背上沉重的負擔?

新年伊始,將人的價值置於金錢、經濟、市場和少數人的財富創造之上,這是澳門的當務之急。這需要重新思考價值觀,把對人的關心和關懷放在首要位置,而非金錢、個人財富、地位、權力和貪婪的慾望。澳門的發展和治理必須建基於對居民的關心、以居民生活品質為出發點。這些無法單純地透過購買實現。當權者應重新思考:誰從城市發展受益、誰付出了代價、誰被拋諸腦後,澳門的發展目的和目標群體,以及如何將人性放在首位。有相當一部分澳門居民長期面臨生活機會不平等、收入低、物價上漲、向上流動機會不足和貧窮等挑戰。即使這僅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那也是幾千人;1%已是太多了。在新一年,您有何新希望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澳門的富人和權貴們做了什麼,才能正本清源,而非敷衍門面?